笔记|纪录片|深入大脑

纪录片《深入大脑》笔记。常看常新,复习旧知识,也跟进下最新研究。这个1.5千克的宇宙如此迷人。面对自然,唯有静默与震撼。

S1 脑的结构和功能

  1. 大脑解剖

    • 16世纪,Vesalius,眼睛和大脑间的神经连接。(传说因为教会禁止人体解剖,偷偷挖公墓。求知的精神放在哪个时代都让人敬重啊。)

    • 860亿神经元,平均每个神经元有3000多个连接。皮层大约2毫米厚。耗能约为15瓦的灯泡。

  2. 功能(感觉、感知、行为)有对应的生物基础

    • 神经外科脑肿瘤切除手术中,通过导航和B超定位,电刺激相关大脑皮层,影响患者的物体识别和语言表达功能。

    • Joel Rifkin,连环杀手。MRI成像结果反应其temporal lobe, amygdala, orbital lobe, insula等脑区发育不良,异于常人。共情、同情、道德等情感或许有相应的神经基础 - 特定的脑区、环路或路径。(有研究反其道而行之,用技术来分类筛查罪犯。涉及歧视和伦理问题。)

    • 中风后,Broca区域(左侧额叶后部)受损,可以理解语言,知道意思(别人和自己的),却说不出。

    • 现今研究,划分600多个不同的脑区。粗分四类:额叶、颞叶、枕叶、顶叶。

    • 1931年,penfield发现除了声音处理,颞叶也与长时记忆相关。一个脑区可以对应多个功能。

    • 同时,一个功能也需要着多个脑区的参与,即使是简单的“看见一个杯子”。“偏侧忽视症”,眼睛可以接受整体信息,但是顶叶注意力系统半侧损伤,无法感知认出一半的图像。(视网膜接收信息,传到枕叶初级视觉皮层,两条pathways,下面一条传递是什么(颜色、形状、大小),上面一条传递在哪里,进一步传给注意力系统识别是什么。同时也有从上到下的信息提取功能。)

    • MEG + EEG. 物体和脸部识别,梭状回fusiform gyrus只在脸部出现时有反应,无论什么图片,多个脑区协同工作,动态变化。(MEG空间精度高,EEG时间精度高)

S2 脑的可塑性

S3

S4

S5

S6

Refere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