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识的科学研究

意识,是一个哲学命题,也是一个科学命题。 在人类研究意识本质的2000多年中,最后这100年,科学家从哲学家手中暂时接过了这个问题。

1969,莱特文,祖母细胞,提出意识来自神经元。从哲学思辨转向了实验科学。

1987,杰肯道夫,中间层次理论,意识处在底层的周边感觉和高层的中枢思想之间。

1990,Francis Crick, Christof Koch. 论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理论。范范哲学争论无助于解决意识问题,需要新的实验方法,研究神经元和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。建立真正科学的意识模型。

1994,Toward a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, TSC. 意识开始作为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,意识研究的科学共同体形成。

1998,世界上第一个意识研究中心,美国亚利桑那大学。

1998,Crick and Koch. neural correlates of consciousness, NCC. 一个能够产生某种特定意识感的最小集合的大脑区域/神经元。

1998,Barnard Baars,意识的全局工作空间理论(Global Workspace Theory)。 意识在全局工作。无意识加工处理背景信息。 工作记忆剧院舞台,注意力聚光灯,意识为被照亮的部分。

2001,Stanislas Dehaene,基于 Bernard Baars的全局工作空间理论开发了意识的计算模型,该理论表明只有一段信息可以访问“全局神经元工作空间”。 遮盖和注意的眨眼(masking and the attentional blink)的功能性神经成像实验,表明达到有意识的觉察(conscious awareness)的信息会使得顶叶和额叶区域网络的激活增加。

2003,Gerald Edelman,动态核心假说,Dynamic Core Hypothesis. 在任何一个给定时刻,人脑中只有一个神经元子集直接对意识经验有所贡献。脑中相当一部分和人所报告的意识没有关系。

2004,Giulio Tononi,信息整合理论,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. Phi. 物理系统,有丰富的信息,且高度整合。

2013,美欧人脑计划。2017,中国脑计划。

1989,彭罗斯,皇帝新脑。意识是不可计算的。计算机不能产生自主意识。论据一,哥德尔不完备定理(我们不可能用数学这套系统本身推导出数学中所有的真命题。即,任何理论不能自己证明自己的正确。)。论据二, 自然选择是生物演化的原理,但是自然选择如何能演化算法。 结论,计算机无法创造意识。人的意识远复杂于形式系统。量子意识理论。

2017,Christof Koch,包含300个神经元的大脑三维图谱。意识是物理系统达到一定复杂程度所具备的一种属性。 系统越复杂,意识水平越高。可计算。未来的人工意识可能超过人脑。抛弃意识本质的哲学争论。主张在科学务实上,找一个判定是否具备意识的客观标准,可以被测量的物理量。

参考文献

顾凡及:脑科学的故事,脑海探险,意识探秘

Gerald Edelman. A Universe of Consciousness: How Matter Becomes Imagination. 意识的宇宙

V.S. Ramachandran. Phantoms in the Brain. 脑中魅影

Baars. Cognition, Brain, and Consciousness. 认知、脑与意识 : 认知神经科学导论

Stanislas Dehaene. Consciousness and the Brain. 脑与意识 : 破解人类思维之迷

etc.